丹阳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    谭国祥

 

县级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关键是要贯彻好“同心”思想、落实好《意见》精神、开展好“创建”活动。

一、贯彻好“同心”思想

作为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统一战线最本质的理念特征,集中体现了统一战线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团结之基、合作之本。贯彻好“同心”思想,重点是抓好“同心”教育和“同心”实践。

强化“同心”教育,凝聚政治共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思想上同心同德,强调的是理想信念上的共识;目标上同心同向,强调的是道路方向上的一致。“同心”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坚定信念、致力共同事业。对此,丹阳市委统战部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深入学习领会“同心”思想,在全市统战系统举办了“重温历史,同心同德”报告会,召开了“风雨同舟,同心同向”座谈会,开展了“以史明鉴知党恩,坚定信念跟党走”、“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等活动,坚定统战成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信念,使“同心”思想成为广泛共识, 成为服务丹阳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开展“同心”实践,树立“同心”品牌。行动上同心同行,强调的是具体实践上的同心协力,其鲜明特点是实践引领,注重实际行动。据此,丹阳市委统战部按照上级统战部门统一要求,于2011年上半年开始,组织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开展“同心”实践,大力实施“同心”工程。在司徒镇丁庄实验区的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民生工程建设中,统一战线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丁庄村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他们由衷地赞叹:统一战线的帮扶实实在在,“同心”工程富民惠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同心”工程内容,先后组织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送医送书送科技”、“感恩回报行动”等社会服务活动,共捐赠各类书籍10000余册,捐献款物折合人民币近40万元。目前,丹阳市委统战部正按照“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多党合作的示范区”和“打造‘同心’品牌”的更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同心”工程。

二、落实好《意见》精神

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镇江市委先后下发文件,分别就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意见。《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好《意见》精神,主要是做好三项工作:

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目标要求,对照人大、政府及部门、政协、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方面推荐使用的实际要求,采取广泛物色、层层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地建立了110名党外后备干部名单。其中,民主党派代表人士30名;宗教界代表人士20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60名。

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一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同心”思想引领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始终与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与“至诚,至精,创新,图强”的丹阳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振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精气神。支持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自我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参政为民理念。二是强化理论培训。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制定并落实《2012-2015丹阳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实施意见》,扎实开展理论培训。一年来,以市委党校和省社会主义学院为主阵地,共培训党外代表人士210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识。三是加强实践锻炼。针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特点和履职经历,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基层一线、重点工程挂职锻炼。近两年来,已有20名党外后备干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锻炼。

切实搞好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和实职安排。认真贯彻执行党外代表人士安排的政策要求,首先是搞好政治安排,其次是搞好实职安排。在政治安排上,结合市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分别安排68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人大代表和160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协委员,完全符合代表委员构成的比例要求。在实职安排上,严格按照领导班子换届配备党外干部的要求,目前我市已配备县处级党外干部6人,乡局级党外干部27人。无论是政治安排,还是实职安排,我们都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专业成就和群众基础作出了综合评价,然后对照安排的条件进行推荐使用,从而保证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水平。

三、开展好“创建”活动

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丹阳市委统战部、民宗局着力开展了两项“创建”活动。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依托社区平台,建立“民族之家”、民族健身房和民族法律书展,印发“民族宗教服务卡”, 主动为社区少数民族家庭解决困难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二是积极做好少数民族扶持项目的申报与开发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乡和村,重点帮助少数民族开发脱贫致富项目,如花卉苗木、种养殖、农机加工等,做强做大基地规模,形成基地加农户的扶贫方式加快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步伐。与此同时,我们还主动做好民贸企业申报和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使民贸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加了企业少数民族职工的经济收入。三是认真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与民政部门协调,在丹阳连续工作满三年,且参加医疗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中的贫困家庭人员和少数民族中的贫困家庭都纳入慈善救助范围。定期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大调查,努力掌握准确信息。建立与公安、工商、教育、城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细化服务环节,强化管理措施,较好地把民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同时,按照《江苏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细则》要求,结合我市宗教实际状况,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制度大建设、文化大融合、管理大创新三大举措,着力提高各宗教团体、活动场所班子及宗教教职人员的创建意识,促使场所和谐,队伍稳定,发展有序。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和“文明宗教教职人员”进行表彰激励和大力宣传,既促进了宗教场所的硬软件建设,又加强了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既促进了宗教场所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又加强了宗教团体建设从而真正实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