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花开散芬芳 雄鹰展翅傲长空
——六中内地新疆高中班铸造民族教育品牌
去年10月下旬,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来丹赴第六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进行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走进课堂,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与上课的老师和孩子们亲切交谈,随后参观了丹阳六中内高班办班十周年历史陈列室和学生的食堂、宿舍。在听取相关汇报并结合所看所闻,调研组对六中内高班出色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丹阳六中今后继续努力,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和开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从2005年开办首届內高班,丹阳六中至今已送走了八届毕业生。来自天山脚下的一朵朵雪莲、一只只雄鹰,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厚望,铭记着父母、亲人的叮咛,在我市沐浴了爱的阳光,而后灿烂绽放、展翅翱翔……
为了天山学子更好地学习
9日下午,六中体育馆内。在教官清晰明确的指令下,三个预科班的新疆学子们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动作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军训汇报表演。“今年我校招了三个内高班,共127名学生。军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迎来高中的学习生活。”据六中内高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9年第一届内高班学生学成毕业,如今六中已送走了八届毕业生,共500余人。
“开办内地新疆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丹阳六中而言,自办班之日起,便一直在如何进一步办好的路上不断探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以‘高度负责、充满关爱’的八字要求,努力践行着‘资金优先保证、设施优先提供、师资优先配备、政策优先落实、管理优先到位’的五项承诺,确立了把内高班办成‘民族型、有特色、现代化、有影响、高质量’的目标定位。”
目前,六中内高班有3轨11个班级,80%的学生来源于新疆的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根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办班计划,六中内高班2017年将达到3轨12个班级。内高班学制四年,第一年为预科班,其余三年与高中同步,参加江苏省统考,全国新疆班考生集中录取。“内高班学生是新疆内学办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四年后,他们将从这里走向高校殿堂,八年后,绝大多数同学将从高校毕业踏上西部建设的各个领域。”为了新疆学子更好地学习,六中建立了一把手校长挂帅、分管校长主抓、处室主任具体落实、班主任和新疆生活老师以及一名专管后勤的主任协助管理的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了符合內高班特点和要求的管理制度,为內高班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管理
“为内高班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第一要务,而培养新疆高中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则是重中之重。”六中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学生自主管理是该校近二十年来坚持不变的一道亮丽风景,结合这一优势,学校在内高班学生自主管理中进行了“管理小组形式多样、管理过程全员参与”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内高班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又是内高班自主管理的参与者、融入者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党总支、团委和内高班管理处的指导下,内高班每个学生都成了班级“八大组”的组员:从学习到纪律管理,从卫生打扫到日常生活,从文娱活动到宣传策划,内高班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除此之外,内高班还成立了学生会,设置了学生会主席团、学习部、纪检部、生活部、宣传文娱部、体育部等部门;实行自主管理,“人人争当志愿者、事事都有志愿者”成了内高班的一种风尚、一种精神,这不仅调动了内高班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内高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优”师资
即使学校教师再紧缺,也从不降低对新疆班教师队伍的要求。
在这条标准的严格限定下,学校挑选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思想素质好、有爱心、肯吃苦、乐于奉献的老师进内高班的教育教学中,对管理干部和任课教师实行“一岗双责”考核,确保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班级的安全稳定。“能够担任内高班管理和教学的教师,其实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锻炼。我们要不惧苦累,我们要业务过硬,我们更要有一颗温暖的心,有爱心、耐心、包容度。”刚刚送走了一届高三学生,又迎来了新一届预科班学生的一位内高班班主任如是说。
为了实时跟进班级、老师动态,学校定期召开内高班管理处、任课教师、生活管理教师学习会、碰头会、研讨会,在开展常规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的系统培训,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提高教师对新疆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为了天山学子更好地生活
“我已在大学安顿好,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谢谢妈妈!”9月初,顺利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就读的姆尼热木给曾经的班主任发来了短信,“妈妈”是她对老师的昵称。这位曾经意欲放弃内高班学习的新疆姑娘,在老师的温暖呵护中,在学校的关心帮助下,终于如愿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并读到了梦想的专业。“她曾经告诉我,在她的家乡,女人们总是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获得应有的关注,所以,她将来想做一名律师,为自己、为家乡更多的女性争取应有的权益。”被姆尼热木称作“妈妈”的老师颇有些感慨地说,很庆幸自己能给了她渴望的关怀和温暖,让她克服因身体不适和生活不易的困难而坚持下来,而她的未来必然美好。
像姆尼热木一样把老师当亲人的学生,在六中内高班不胜枚举。“对于离家来丹的新疆的孩子们,我们所要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六中擅用优美的物质文化陶冶学生,在内高班教室、宿舍、清真食堂悬挂具有民族特色的名言书画,学生们有自己的《德育校本教材》、自己的报纸《雪莲月报》、自己的网站、自己的广播站、自己的文化长廊;擅用浓厚的舆论文化激励学生,内高班实施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每周一歌”制度以及“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守纪之星”、“勤奋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等多项星级评比制度,通过多项评比活动,实现了学生道德情感和各项行为习惯的有效内化;擅用丰富的精神文化塑造学生,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学校逐步呈现出社团文化、节日文化、各民族文化、纪念文化等四大学生文化载体。“古尔邦节、肉孜节、麦西来普晚会,春节、全校师生大联欢等,新疆学生载歌载舞,内地师生纷纷献艺,让天山脚下大漠边陲的新疆学子倍感亲切;利用节日开展烤羊肉串活动,邀请社会人士、本校汉族学生与内高班学生开展联谊,学生互相切磋舞蹈、音乐,互留联系方式,其乐融融。”
此外,为了让学生在游览名山大川中开阔视野、愉悦性情,近年来,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学生游玩丹阳万善公园、镇江名胜古迹、润扬大桥、南京多处名胜古迹、常州恐龙园、无锡三国城、苏州乐园、苏州甪直古镇、上海东方明珠等地。
“暖”关怀
为了营造全社会关注内高班、关爱少数民族学生、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学校党总支、团委主动联系各级政府、民族宗教局、丹阳市团市委、社会各界开展“心手相连、共享成长”的主题系列活动。
去年10月中旬,六中与北京市美疆助学基金会联合开启了“传递善心、播种希望”的行动,进一步架起了爱心人士与边疆贫困地区的爱心桥梁。而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中,学校在内高班建立了“雪莲团支部”、“学习党章小组”,以此来激发内高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组织优秀团支部与内高班集中开展“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爱心互动”的“一对一”结队活动,以此来创设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氛围。
近年来,社会各界、教育系统和学校师生为内高班贫困生捐款达数四十多万元,其中2010年学校76名党员的特殊党费超过1万元。而在2009年12月22日,新疆阿勒泰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学校全体内高班师生向灾区捐款12000多元钱,表达了一份爱心,同学们还写了《致灾区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对国家和奋战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的官兵的敬意,表达了自己要勤奋学习,回报祖国建设新疆的决心。
“德”教育
“把德育工作融入活动、融入课程,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需要。”在丹阳六中,结合内高班的特点,学校建立了有效的文化载体,在宣传党的政策、介绍民族风情、组织专题教育、传达工作任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建立丰富的活动载体,不仅让少数民族学生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可爱与温暖。
除此之外,内高班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新疆宗教及其特点和新疆历史进程”、“西部大开发,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都是一家人”、“团结高于一切”、“天山雪莲盛开在丹阳六中”、“维护民族大团结,我能为你做什么”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增强内高班学生的民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办班十余年,六中内高班经历了不断创新实践、不断丰厚积淀、不断趋向成熟的发展历程,高考成绩喜人,清华、北大、南大、浙大等全国名校,六中的优秀学子遍布五湖四海……同时,六中也获得了应有的赞誉:学校多次被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7年“雪莲团支部”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008年末,内高班获得“丹阳市教育系统十佳新人新事”荣誉……